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内耳眩晕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423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60例仅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和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内耳眩晕又称梅尼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患者多数有天旋地转感,多伴有耳鸣、胸闷、恶心、呕吐,部分可伴有耳聋、耳胀满闷塞感[1-3]。笔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眩晕,并伴有耳鸣、恶心呕吐,或伴有耳聋;③前庭功能检查:查见强弱不等的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自发性眼震;④听力检查:患侧可为感音神经性聋;⑤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查头颅CT以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梗死或肿瘤。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明显出血倾向者,中枢性眩晕,高血压未稳定者,外伤所致眩晕者,孕妇。

1.2一般资料:120例均为2005~2011年我科收治的内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068岁,平均58.2岁;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3.6 h。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4266岁,平均56岁;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4.2 h。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2]: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 mg,1/d,盐酸倍他司汀片8 mg/,3/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3/d。两组均连用14 d1个疗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者同时控制血糖、降血压等对症处理。

1.4疗效评定标准[2-6]:根据眩晕症状好转起效时间及体征消失时间评定疗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q=0.05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快速起效时间及一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体征消失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内耳眩晕发病原因不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患者青壮年多见,60岁以上老人发病罕见[1]。关于病因、学说甚多,尚无定论,如神经源性学说、血管源性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内耳微循环障碍。

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副交感神经抑制,引起内耳小动脉及内听动脉痉挛,微循环障碍,使血管缺血缺氧,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血管内液漏入内淋巴腔,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同时,因内耳的血液供应的内听动脉及其分支主要来自起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当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久之即可使血管壁缺血缺氧,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膜迷路积水引发眩晕。因此,要缓解眩晕等症状,就得解决内耳淋巴积液问题,针对上述引起内耳淋巴积液的内听动脉痉挛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进行治疗,将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针对内耳眩晕的内听动脉痉挛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选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5]。

盐酸倍他司汀属组胺衍生物,是血管扩张类药物,具有扩张毛细血管作用,特别对内耳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弛缓作用,不仅能增加内耳管系统血流,而且能增加颅内血管血流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氟桂利嗪胶囊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氟桂利嗪胶囊具有缓解血管痉挛,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痉挛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血液循环,预防和缓解眩晕发作。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由三七、丹参、黄芪等组成。黄芪具有显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作用,能改善内耳微循环;三七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使微血管阻力下降,组织器官血流量增加;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纤维蛋白,耐缺氧的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者联用能显著改善内耳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控制内耳眩晕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应用。

4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3-210.

2]王璇.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1.

3]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5-156.

4]陈贵延,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64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5.

6]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7]陶敏清.复方血栓通胶囊的研究[J.广东医学,199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