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如何确保含挥发性成分中草药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345次

文章摘要: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为确保中草药的临床疗效,应在这些采收、保管、煎煮、服法等方面都应谨慎.中药各科目类药材大都含挥发性成分,如松科、柏科、散形科、麻黄科、唇形科、芸香科、五加科等,常用中药各种花类、芳香类、辛味类药,如当归、白芷、川芎、白术、肉桂、枳壳、麻黄、陈皮、荆芥、细辛、薄荷、藿香、佩兰、砂仁、香附、厚朴、莪术等.

作者          作者单位

薛晓丽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医院 156100

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为确保中草药的临床疗效,应在这些采收、保管、煎煮、服法等方面都应谨慎。中药各科目类药材大都含挥发性成分,如松科、柏科、散形科、麻黄科、唇形科、芸香科、五加科等,常用中药各种花类、芳香类、辛味类药,如当归、白芷、川芎、白术、肉桂、枳壳、麻黄、陈皮、荆芥、细辛、薄荷、藿香、佩兰、砂仁、香附、厚朴、莪术等。特别是中药各方剂中,不含挥发性成分的几乎绝无仅有,如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杏仁,大承气方中的厚朴、枳实,大建中方的川椒、干姜,四君子中的人参、白术,三子养亲汤中的三子等等。这些活性成分损失了,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临床应用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在采集、保管、煎煮和服法上都应特别注意。

1 采收

同一种植物因环境不同或采集季节不同,所含挥发性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均可能有显著的差别。为确保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疗效及含量,确定采收季节很重要。

1.1 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多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新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因为此时根及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丰富。如: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约5%以上;木香根含挥发油约1.3%。

l.2 皮类 一般清明至夏至这段时间采收最好,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皮部与木部易剥离。如:厚朴含挥发油5%;肉桂含挥发油约1.5%。

1.3 叶类 全草类通常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在花朵盛开时采收。紫苏含挥发油约0.4%~0.78%;荆芥含挥发油约1.8%;香薷含挥发油1~2%;霍香含挥发油约0.45%。

1.4 花类 多在花含苞待放时或花初开时采收。丁香挥发油中丁香油酚含量为8.87%,β-丁香烯9.12%。

l.5 果实 一般在果实近成熟时采收。如陈皮含挥发油2%[1]。

2 保管

含挥发性成分中草药在保管时应注意环境的湿度、温度、阳光、空气及贮存时间的长短。常温下相对湿度在45%~75 %,避光。有些中草药如:陈皮、狼毒等需要贮存时间长,这样符合中药的“七陈学说”。有些不需要存放时间长,因含挥发性成分易挥发而失去部分有效成分,为避免降低疗效,最佳贮存时间为2年。

3 煎煮

汤剂是中药的主要服法之一,中药在煎煮和临床应用时,人们往往轻视挥发性的存在,但煎煮中药除繁琐外,满屋的药味令人生厌,这药味就是随水蒸汽蒸发的药材中挥发性成分。徐德生教授指出,中药绝大多数含低比重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在高于20℃的常温下就可挥发。他同时强调,药材固有的气味(四气五味)是其中所含的成分决定的,这些成分是治病的主要药效物质,如散失则减低疗效。中药在加热时特别是煎煮的过程中(加压煎煮、浓缩、干燥的温度则更高,更易破坏成分、促使成分挥发),气味跑了,药效就大打折扣了。张兆旺教授等人也说,由于煎煮等受热时间过长,某些有效成分含量会降低23%~94%。传统的薰洗、熏蒸疗法也是利用中药低比重等挥发性特性来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饮片拿到手是合格的,制成汤剂后可能是不合格的。以细辛为例,已知其所含有效成分有10种以上,而挥发性成分占绝大多数,用法上要求武火久煎,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汽一起被蒸溜挥发殆尽,作用还能剩多少?所以临床上常多加量。将麻黄30g加水500ml煎煮至沸后30min,收集全部蒸溜液测定其中麻黄碱,它的含量是汤汁中的数倍。我们在分析收集煎煮时的蒸溜液时,发现其中的成分囊括了大多数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内酯等。在临床应用中,通常并没有被利用起来,故对含挥发性中草药在煎煮时采取后下的原则,但这样也不能确保其有效成分不挥发。在煎煮时最好应根据其熔点和沸点的高低,控制火力,后下,加盖煎煮,时间最好不超过15min。

4 服法

当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在处方中为主药时,应根据其沸点的高低或其水溶性的大小确定其服法,建议沸点低,非水溶性的中药应研沫冲服;沸点高而水溶性大的中药可入煎剂。

一些挥发性成分中药材的沸点如下:菖蒲:244~255℃;石菖蒲:162~163℃/12mmHg;陈香:117℃/0.9mmHg;茵陈:70℃;细辛:210~234.5℃;肉桂:252℃;香薷:210℃;紫苏:235~237℃。

总之,中药治病由于受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成分不可控、服用繁琐以及保管、调剂等不易现代化操作问题)而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成分不可控导致的低效。中草药中所含的挥发性成份含量低,作用大,易挥发。无论是采收、保管、煎煮、服用都应慎而又慎,这样才能确保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7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