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侯士良教授临床中药学术思想探析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327次

文章摘要: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8项,研制开发了功能性食品和保健药酒等多项产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被收入国家级《科技成果大全》。著作有《中药八百种详解》、《新编中药学》、《药性赋新编》、《中药学》等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怀庆熟地黄滋阴补肾作用研究”等两篇荣获省教委科学论文二等奖,被国外权威刊物摘录、权威只读光盘数据库收藏,达到国际水平。

作者        作者单位

徐江雁   河南中医学院  450008

罗艳玲   河南中医学院  450008

1983年荣获河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荣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6届26名,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带培养中药学博士研究生3名。学术继承人杨国营,吕锡亮。[1]

1 学术特色

侯氏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四十余年,治学严谨,教学相长,学验俱丰。提出中医药事业要按照自身规律,发扬优势和特色,尤其在提高中药贮藏质量方面有独到的认识。[2]擅长于本草文献研究、药性理论和临床中药学研究,在中药学领域具有系统而丰富的知识。精通药性,熟练掌握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熟悉中药的鉴别、加工炮制、制剂等内容,并具有识别常用中药、进行炮制加工及常用传统制剂的制备技能。平素最喜欢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黄宫绣、赵学敏医药学家,喜爱阅读《伤寒论》、《证类本草》、《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书籍。[1]长期从事中药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主攻临床中药学和药性理论研究。对中药学药性中“功能”部分有特殊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在《中药学》教材中首创“功能”药性一节,为高校中药学教材补充了药性理论新内容。

侯氏擅长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对乳房疾病、脑积水等的辨证论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较好的疗效。喜用牛黄清心丸、滚痰丸、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麝香、牛黄、大黄、柴胡、郁金等。

2 提高中药质量 增强临床疗效  侯士良教授认为“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教导弟子们,治学尊古而不拘泥于古,尊古而不薄今。重视继承,力求发展,提出中医药事业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优势和特色,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1 中药品种与临床疗效 中药品种繁多,有文献记载者已达到12807种,商品中药材中存在着历史遗留的误用品种、同名异种和异种同名等错综复杂的现象,加之乱采滥伐,掺伪使假,以假乱真,更增加了中药品种问题的复杂性,不仅损害了中药的信誉,也严重影响了中药的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鼻血从中药正

品上提高认识,倡导药材地道,方能增强临床疗效。

2.1.1 中药正品 正品即经典本草记载、沿用以久或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品种。中药的临床疗效主要指正品的疗效。中药之所以能过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皆因每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即药物的性能。每种中药都有独立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功能、禁忌等性能,只有具备了药物的性能,才能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产生相应的疗效。故而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正品的疗效。

2.1.2 习用品种 习用品种是指受地域的限制,只在一部分地区有生产、使用习惯,而在其他地区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有地区性习用品种和民间习用产品之分。中药的疗效包括习用品种的疗效。习用品种的使用要服从于临床实践,要以临床需要为依据。药师不得擅自调配应用习用品种。

2.1.3 代用品种 代用品种是指经国家SFDA批准的,有类似传统名贵且属于濒危物种的中药材功用的中药材或者草药。代用品种是近几年来通过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后被确定为某种濒危物种中药材的代用品,与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认识不断深化、总结出来的正品不同。代用品种的疗效虽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其疗效仍不能与原品种等同。应用时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注意使用剂量和应用方法,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药效。

2.1.4 伪劣品种 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规定的中药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劣品种。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特定的药性、功能、主治、适应证及用量等特性,伪品、掺伪品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正品的特性,因而其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故应禁止使用。所以导师要求:“坚持使用中药正品;慎用中药代用品;杜绝使用伪品、劣品”。

2.2 中药质量与临床疗效 中药质量关系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场的疗效。中药质量与品种、栽培、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药用部位、运输、贮藏等环节关系密切。只有个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重要质量,进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2.2.1 地道药材 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加工考究、疗效显著、产量较大、具有明显地域性特色的中药材,为传统认可的合格优质中药材。中药材是国宝,地道药材更是宝中之宝,应大力扶持、发展、提高。药材讲“地道”是重要的特色之一,是中药学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综合评判标准。同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其质量和疗效就有差异,所以中药传统应用经验中,每每强调“地道”。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和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的开发和应用,对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 中药采收 中药所含的有效物质是药物防病治病最用的物质基础,动植物在生长的不同年限和不同生产阶段,其药用部位药效成分积累的质和量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植物类药材,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根、茎、花、叶等不同部位药效物质积累的质和量会有很大差异的,也标志着植物各种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节性,造成要小河药性强弱不同,疗效和副作用各异。因而采收的季节、时间和方法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性能和疗效。适时采收,药材药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疗效好,还可增产增收;不适时采收,药材药效成分含量降低、质量次、产量小、疗效差。对野生动物来说,还会破坏野生药材资源,造成新的野生资源的濒危,后果更为严重。中药采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通常性原则。指在通常情况下,应根据传统的采药经验,适时采收。②特殊性原则。指实际采收时间与传统采药时间不一致,需分别确定时间,适时采收。③合理性原则。指中药材的采收应坚持计划采集、保护资源、留根保种、质量第一、充分利用的合理性原则,坚决不能只顾眼前,贪图便宜,杀鸡取卵,滥采乱伐,损害药源,危害环境,造成积压浪费。

2.2.3 中药贮藏 中药贮藏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贮藏的核心是为了保存药性,只有保存了药性,才能保证质量和疗效。①贮藏方法:“四处”即置阴凉处、置干燥处、置阴凉干燥处、置通风干燥处等。②贮藏注意:“九防”即防蛀、防潮、防霉、防冻、放热、防压、防尘、防火、防风化。“二密一避”即密闭、密封、避光。③贮藏时间:强调任何中药都不能长期贮存。尽管有的中药强调“陈久者良”,但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药物都会因长期贮藏而出现物理或化学上的变异,失去药用价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中药炮制与临床增效

2.3.1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要的特色 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广泛,同一来源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药效物质含量不同,致使药性和药效不同,非药用部位的存在影响药效;部分中药有一定毒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个体,也会产生毒副反应;中药含有多种药效物质,而中医治病并非用其全部作用,而是依据病情,有所取舍;临床各科使用中药的品种、剂量不同,内服、外用等给药途径不同,也要求饮片的形式、规格应有多种可供临床选用;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药物予以取舍增减改变,增利除避、调和药性,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特别是对重要毒副作用更应尽量减少或消除,使中药最大限度符合治疗要求,取得最佳药效。

2.3.2 中药炮制增强疗效 中药的疗效靠炮制来保障,炮制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①中药净制,中药净制要求本身就是质量标准,违背了净制的要求,达不到净制的质量标准,都属于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范畴,故必须通过净制,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符合治疗要求,才能增强疗效。②中药切制,中药特别是植物类中药,必须按照临床应用的药性要求和药材的性质(质地、形态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切制成片、丝、块、段等不同规格,才能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药效。③中药破碎,一些中药,由于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切制饮片,根据其不同的药性和性质特点,不论生熟,均须采用捣、碾、磅、锉等方法,使药物破碎以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有利于药效物质的溶出、煎出,便于充分发挥药效。在中药炮制中强调“用时捣碎”的方法,关乎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同样不可小视。“用时捣碎”中药可保存药性、便于贮藏、便于发挥药效。“逢石皆碎”、“逢子必捣”的经验理论和研究结果都证明了用时捣碎中药的合理性、优越性。④中药炮炙,中药发挥疗效的基础是所含的药效物质,药效物质溶解释放的速度和溶出率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炮炙过程中的蒸、炒、煮、煅等处理可提高药效物质的溶出率。辅料炮炙可使中药所含药效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提高溶出率。炮炙可改变药物性能,增强疗效,扩大应用。

2.4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 中药调剂系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及制剂调配成方剂,供临床疗效的操作过程。中药调剂学理论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调剂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是中药能否充分发挥疗效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确保换着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2.4.1 审方明意 中医诊病遣药讲究因人制宜,综合考虑病人的性别、年龄、婚否、体质、季节、生活区域、病证、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因素辨证施治。每张处方都凝结着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分析,对病人的关爱与责任,充分体现医师应用理、法、方、药的理性思维。这就要求药师在调剂前要计真审方,清除明白处方医师的药用意图,特别是处方药中名称单写时,能否正确理解、清楚明白医师的用药意图。

2.4.2 调剂准确 中药的剂量是依据传统经验为达到一定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剂量是药性的范畴,是中药药效的基础。所以药效以剂量为前提,受剂量的制约。剂量不同,疗效也不同。通常说“剂量时中医不传之秘”。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4.3 临方炮制 临方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中医药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林芳炮制质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炮制精当,增强疗效,炮制不当,非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4.4 处方脚注 处方脚注是医师给药师调剂处方、指导患者用药的知识和说明,是医师临床用药的要求,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措施,要是必须严格执行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4.5 复核发药 复核发药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剂差错和遗漏的重要措施,不仅体现了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也是增加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发挥药物疗效的有效措施。

2.5 中药煎服方法与临床疗效 中药的煎服方法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中医药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煎服方法,才能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

2.5.1 煎服方法 中药汤剂的疗效与其制备工艺关系密切。由于汤剂仍为中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疗效,煎药还是目前主要的方法之一。①煎药器具最好用盖的陶瓷器皿如砂锅、砂罐。②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③煎药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④煎煮中药还需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适宜,煎煮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防气味走失。⑤煎煮次数,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要煎两次。⑥汤剂煎好后应榨渣取汁。⑦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或另炖、加热烊化、冲服等。

2.5.2 服药方法 中药的服用方法是中医药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不同的药物,服用方法当有区别。服药时间、服药量的多少、药液冷热、服药食忌等,对临床疗效影响也不可忽视。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等。

侯士良教授关于提高中药质量与增强临床疗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多并有独特的见解,经验丰富,基础理论雄厚。强调临床用药一定要用正品,杜绝伪劣,保证治疗中安全有效。严格炮制加工,提高重要质量。在使用中药的多各方面如适时采收、合理贮藏保管、煎药服法得当等细小处,也应注意符合要求,真正做到药好效宏,充分发挥中药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琴,胡晓峰.当代名老中医图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74.

[2] 杨国营.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贮藏的独特认识[J].中医研究,2007,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