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谈半夏的炮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292次

文章摘要: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作者                   作者单位

徐根福    福建省泉州市聚升药业有限公司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其性辛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1]。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故临床一般炮制后应用。半夏的炮制方法很多,工艺相差悬殊,极不统一。本文从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1 半夏的现代炮制品[1]

1.1 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1.2 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透,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1.3 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2 炮制工艺研究

2.1 清半夏

郭富礼[2]主张半夏按大、中、小分成3档,分别用8%白矾水浸润3-5d,至无干心后轧扁。饮片厂大量生产可用轧面条机,调节适当的轧滚间距轧扁,量小可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用石磙碾过或用石块手工砸扁也可,然后晒干入药。王潮奎等[3]研究了半夏炮制过程中加矾量及采用加热方式与所炮制饮片质量和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min和经8%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物量增加。

2.2 法半夏

对传统半夏的炮制老工艺,不同石灰液及不同比例量的石灰甘草液等条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除能达到与老工艺炮制相同的解毒效果外,还具有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辅料用量及提高成品获得率等优点[4]。江西传统法是皂荚、生姜等7味药冲泡液制法半夏,充分发挥了其各异的特性,起到了解毒与协同作用,并认为这是诸多法半夏中较优的一种制法[5]。有文献[6,7]对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认为每100g甘草(用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到150mL),石灰10g,浸泡6d为宜。同时发现甘草酸的含量与法半夏质量有关,因此除采用外观、断面、麻舌感等传统指标评价法半夏炮制工艺的同时,还选用了甘草酸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R值可知,对甘草酸的影响程度为浸泡时间>煎煮液浓缩体积>甘草煎煮次数,但对甘草酸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另据报道[8],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压力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以综合评分的办法对法半夏的工艺改革进行研究,确定较佳工艺为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48h,加水量4倍,压力1.6×105Pa,改进后工艺较药典法工艺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减少了成品损耗率。韦备泉[9]认为法半夏可采用多种辅料如生石灰、生甘草、皂荚、生姜、白矾粉、皮硝等进行炮制。

2.3 姜半夏

邓东云等[10]采用70℃热白矾液浸泡,提高温度,有利于半夏吸收及溶液渗透。此工艺节省辅料,白矾、生姜均比原方法节约1/3左右,最后加姜汁,经白矾液处理后的半夏对姜汁吸收也较完全,从而增强了临床疗效。吴皓等[11]采用5种不同比例量姜汁冷浸半夏,结果表明,半夏炮制品对小鼠腹腔刺激性与生品相比均有下降,但与姜汁加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以1:1姜浸半夏刺激性最小。吴皓等[12]选择姜汁用量、白矾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药典法姜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100kg半夏用姜汁15kg,白矾8kg,煮制2-4h,汁被吸尽为最佳工艺。邓然兴等[13]采用蒸制法制姜半夏,克服了传统炮制工艺方法中存在易粘连、糊化、焦底、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以及收得率低等缺点。新工艺的收得率比老工艺增加了10%左右,成品合格率达100%,谷甾醇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与老工艺无明显差异。蒋志斌[14]取生半夏20%的生姜,切片,加水适量煎煮0.5h,取汁,将生半夏入姜汁中浸泡过夜,然后煮沸并保持微沸30min,让水分慢慢蒸发,快干时不断翻搅,至药汁完全回吸入药中,取出干燥,用时捣碎。

3 炮制化学研究

3.1 氨基酸

半夏的炮制对氨基酸的含量影响较大,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15]。师健友[16]等人通过对半夏药材的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清制和姜制后,其所含精氨酸与半夏生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指纹图谱的主峰数目也有所变化,这与中医药理论中的半夏炮制能够增效和减毒显然是存在联系的,但是其中具体是哪些成分增加,哪些成分减少,都还不清楚。

3.2 毒性成分

刘成基等[17]在研究分析了水漂半夏、白矾半夏、生姜浸半夏、蒸半夏对于导致失音和呕吐后,认为半夏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短期浸泡不能达到去毒的目的,国外对半夏炮制的研究认为,生半夏与生姜同煎,与生半夏单煎比较,其辣味显著减少,从而认为配伍生姜可减低生半夏毒性。

3.3 β-谷甾醇

吴皓等[18]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单纯加热后的姜煮半夏含量最低为0.0180%,生半夏最高为0.0572%,经炮制后,半夏中的β-谷甾醇含量降低。

3.4 微量元素

由于辅料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而半夏炮制品如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与生品相比,Zn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引起了Ni,姜半夏Zn、Fe含量亦增加[19]。经硫磺熏制的半夏与木熏制半夏几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无明显变化,熏制品中含有微量的砷不是因硫碘熏造成的,可能与加工操作中的污染有关[20]。杨玉琴等[21]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半夏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生半夏炮制后,清半夏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生半夏炮制后,Mg元素的含量剧增。

3.5 鸟苷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的姜半夏中微量水溶性成分鸟苷的含量,结果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的姜半夏中微量水溶性成分鸟苷的含量接近。与生半夏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他炮制品的鸟苷含量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2]。

3.6 生物碱

有文献对半夏不同炮制品中已知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总生物碱含量依次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15]。有报道考察了半夏经8%白矾水溶液浸制后,其甲醇、乙醇及氯仿浸出性成分明显减少,而对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影响甚微[18],以重量法和酸性燃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姜矾半夏含量最高,姜煮半夏含量最低[23]。吴皓等[19]研究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影响,半夏中含有的麻黄碱成分含量0.00344%,经炮制后,半夏5种炮制品麻黄碱含量的顺序依次为:姜矾半夏>半夏>姜浸半夏>姜煮半夏>矾浸半夏。矾水浸和单纯加热对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最大。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及两种炮制品对动物的作用,结果显示总生物碱含量以正交法较高,灰分、浸出物含量以药典法较高[20]。

4 炮制药理研究

4.1 刺激性及毒性

有文献对矾制半夏利弊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优点是消除毒性,增加燥湿祛痰功能。其弊端是降逆止呕和消痞散结的作用都降低甚或消除,建议仲景诸方中所用的半夏应以生半夏(入汤剂)或恢复 “汤洗涎尺” 的方法为宜[24]。对于半夏炮制后对小鼠急性、恶急性和蓄积性研究的结果认为矾制半夏80g/kg对小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说明白矾溶液对生半夏具有解毒功能;姜汁煮半夏能明显降低动物的刺激性和毒性,其降低作用与矾半夏相似;姜汁冷浸半夏的作用不如姜汁半夏;小鼠口服姜汁对生半夏的腹腔刺激有对抗作用。半夏各炮制品粉末混悬液腹腔注射小鼠急性毒性以生半夏毒性最大,姜浸半夏的毒性较生半夏降低了1倍,姜汁煮半夏、姜矾半夏均未见明显毒性[25]。半夏浸膏动物实验,生半夏毒性最大,次为漂半夏,再次为姜半夏和蒸半夏,白矾半夏毒性最小。表明将半夏用8%的白矾水溶液浸泡2-3d去毒作用强,工艺简单[26]。

4.2 对胃肠道作用

实验表明,姜矾半夏和姜半夏对大鼠胃液中的PGE2的含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可显著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生半夏对小鼠胃肠运动呈显著抑制,对胃粘膜损伤较大[27]。另有实验表明两种姜半夏对大鼠胃液中PGE2的含量和胃蛋白酶活性均呈促进作用,但对胃液量无明显影响[20]。

4.3 抗肿瘤作用

姜浸半夏、姜煮半夏、矾半夏、姜矾半夏的总生物碱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以矾半夏中的总生物碱作用最强[28]。各炮制品的甲醇提取物,以姜浸半夏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最强,其肿瘤细胞的损伤与总数下降相一致,这种肿瘤细胞作用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和核酸的合成,而不是直接的破坏作用[29]。

4.4 其他作用

通过两种不同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诸项药理实验比较表明,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的各项药理作用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30]。

5 讨论

半夏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除常用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外,尚有京半夏、熟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炮制方法不同,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但从半夏的炮制研究可以发现,半夏炮制工艺在传统炮制工艺基础上正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每种炮制品都规定了严格的炮制工艺,精确的辅料用量和可控的成品标准,尽可能地按照客观的工艺参数进行炮制,从而保证了炮制品的质量。半夏因其味辛辣、麻舌刺喉,为中药的毒品,虽然炮制后毒性降低,但其炮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半夏的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以生物碱、氨基酸的含量作为炮制指标较之 “内无干心,品尝微有麻舌感” 的传统炮制标准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药理方面的研究表明,炮制的确可以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刺激性,故临床主张生半夏外用,内服用炮制品,若确属必要用生品,应配以生姜、干姜或白矾或久煎30min以上,以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6.

[2] 郭富礼.半夏饮片炮制浅见[J].中成药,1992,14(10):47.

[3] 王潮奎,慕文静.半夏炮制的实验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0(4):12.

[4]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炮制室.法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J].中成药研究,1981,(3):20.

[5] 卢文清.论七味汤制法半夏[J].江西中医药.1998,19(3):18

[6] 杨锡,张伯崇.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动态分析及炮制条件的选择[J].中药材,1992,(7):26.

[7] 杨锡,罗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半夏的炮制工艺[J].中成药,1993,15(8):18.

[8] 胡昌江,李国民,马列等.法半夏炮制工艺改革的研究[J].中成药,1999,21(1):18.

[9] 韦备泉.法半夏炮制经验介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06.

[10] 邓东云.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J].中国医药学杂志,1987,7(9):421.

[11] 吴皓,陆跃鸣,孙黎清等.姜汁用量对姜浸半夏炮制品的影响[J].中药材,1998,21(6)291.

[12] 吴皓,叶定江,刁和芳等.正交法优选姜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1):600.

[13] 邓然兴,黄儒龙,范宋玲.不同方法炮制姜半夏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2):25.

[14] 蒋志斌,川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炮制方法及用量商榷[J].中国药房,2007,18(9):718.

[15] 薛建海,肖统海,王晓华等.半夏炮制品中已知化学成分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4):220.

[16] 师健友.半夏药材生品及其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比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17(3):370,383.

[17] 刘成基,苏孝礼,曾诠等.国外中药炮制研究[J].中药材,1990,13(5):25.

[18] 吴皓,束建清,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β-谷甾醇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62.

[19] 吴皓,谈献和,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57.

[20] 吴皓,唐志坚,丘鲁婴,等. “正交法” 与药典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对动物作用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5.

[21] 杨玉琴,张艳丽,高言明.半夏及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2,19(2):33.

[22] 吴皓,文红梅,郭戒等.半夏姜制对鸟苷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1):661.

[23] 魏其才.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1990,12(11):17.

[24] 魏全嘉.试述矾制半夏的益与弊[J].中药通报,1988,9(1):65.

[25] 吴皓,蔡宝昌,史小良等.半夏姜制对动物刺激性及毒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7):408.

[26] 柳春香.中药炮制原理新说[J].时珍国药研究,1998,9(1):65.

[27] 吴皓,蔡宝昌,荣根新等.半夏姜制对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9):535.

[28] 陆跃鸣,吴皓,王耿.半夏各炮制品总生物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84.

[29] 吴皓,陈龙,陆跃鸣等.半夏及其姜制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比较[J].中成药,1996,18(5):20.

[30] 吴皓,吴利平,邱鲁婴等.药典法姜半夏与正交法姜半夏药理作用的比较[J].中成药,1998,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