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浅谈对中医学内涵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4-01-07     浏览次数:339次

文章摘要:中医学的特质内涵毋庸置疑是中医学生存的根基,更是中西医结合的根基所在。故中西医结合理应准确把握和充分体现中医学这一特质,方可科学地优化医学的内容结构。

中医学的特质内涵毋庸置疑是中医学生存的根基,更是中西医结合的根基所在。故中西医结合理应准确把握和充分体现中医学这一特质,方可科学地优化医学的内容结构。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来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并在长期医学临床实践中,融合了中国古代富有特色的天文、历学、农学等知识而逐步形成的。千百年来,这种理论体系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人个极有特色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所谓整体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的整体观念有2个内涵: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二是重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各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全身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成有机的整体,气、血、津、液、精为其活动的物质基础,并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生化不息,相对的动态平衡。这就好比五脏六腑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调制约,从而完成机体的各项任务,如消化食物,化生气血,抵御外邪,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等等。

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也是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人体某一局部区域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从而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比如,某人面色淡白,嘴唇和指甲颜色都比较淡,舌质颜色也是淡白的,脉象是虚而细,可以推断此人因为血液亏虚导致了上述表现,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养血补血(如赤芍、地黄、当归、川芎等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中医学又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天人相应”的观念。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四季气候变化、昼夜阴阳消长、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一般情况下,人能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气候环境改变,开始可能不太适应,但经过一定时间,也能慢慢适应。如果自然条件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当反应时,就会发生疾病。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在诊察疾病时,往往要考虑到疾病发生季节,患者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饮食嗜好等多种因素,不仅考虑患者局部病症,还从各个脏腑器官内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例如,肝开窍于目,眼的病常考虑到肝;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常考虑到肾,脾主肌肉,肌肉瘘软无力常考虑到脾等等。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华所在。“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质。

证所反映的是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所在,是从属于疾病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感冒,就是一个病,而在感冒不同阶段或因为感受邪气的不同,就会有风寒、风热、风湿等证的不同。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辨证和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辨证论治实际上涵盖了从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如望、闻、问、切)到对患者加以诊断,治疗的全过程。

同一种疾病由于疾病发展阶段不同或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其病理变化就会不同,即证不同,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治法也就不同,这种情况称为“同病异治。”例如:对于麻疹病,由于早期,中期和后期的证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早期宜透发为主,中期宜清热解毒为主,后期宜养阴为主。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所独有的。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将会不断地完善,并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中医学的功能观——司外揣内

《易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形而上”,轻视“形而下”的。所以中医学重“道”轻“器”,重“神”轻 “形”,重规律轻实体,重功能轻结构。如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均于其结构形态的论证,却重视其功能价值的阐述。

西方文化侧重物质性探求的实体中心论。故西医学对大到肌肉,骨骼,小到细胞,分子,所有可被认知的部件形态均被逐一解剖观察。诚然,结构决定功能,了解结构才能准确把握功能,而死的结构却不能尽显活的功能。所以中西医学对于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