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394次

文章摘要:

作者                                   作者单位

洪丽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五官科,湖北 咸宁 437100

鲁田夫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五官科,湖北 咸宁 437100

吴立连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五官科,湖北 咸宁 437100

胡艳明                      崇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3.咸宁学院五官医学院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2009年2月11日初诊我院。主诉:左侧鼻腔鼻塞,伴同侧头痛、流脓涕1年余,偶闻及鼻内有臭味,不伴鼻出血及其它不适,未作过任何治疗。鼻部检查:鼻外观无畸形,右鼻腔正常,鼻中隔轻度左偏,左鼻腔内充满脓涕,吸尽后,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黏膜5min后取出,下鼻甲后端总鼻道处可见团状物,表面呈灰色,用枪状镊触之较硬,不出血。即行鼻窦CT扫描,CT示:左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窦腔形态及窦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收入院3d后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取除鼻道内团状物,约蚕豆大小,外面有干酪样物附着,内呈深褐色。上颌窦开口处黏膜水肿增生,窦口处有少许干酪样团块,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见窦腔内黏膜充血水肿,但未见灰褐色团状物及脓性分泌物。用3%双氧水注入窦腔后,见大量泡沫外溢。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并注入庆大地米注射液。术后鼻腔团状物及窦口黏膜送病检,3d后病检结果回报:(鼻腔)真菌菌落及干酪样坏死物,(鼻窦)鼻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口服清热解毒中药。方剂如下:生地、山药、前仁、桑皮、金银花、鱼腥草各15g,桅子、黄芩、当归、丹皮、柴胡、木通、泽泻各9g,甘草6g,煎服。术后1周患者自述双鼻通气好,无头痛,鼻腔无分泌物,未闻及异味。10d后痊愈出院。1个月后随诊未见复发。

2 讨 论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疾病,跟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有关,也可因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某一局部致病。此患者有手足癣,且从事工程建筑行业可能是患者致病原因之一。此病属中医“肺热”范畴;治以桑皮、黄芩、鱼腥草清肺热为主;辅以生地、金银花、桅子、丹皮、甘草清热、凉血解毒;柴胡、山药、木通、前仁、泽泻疏肝益气利湿。本患者病变局限于鼻黏膜表面,鼻窦及骨壁均无侵犯,按分型属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故术后效果好。为预防真菌复发,须配合使用抗真菌药物,但临床上各类口服抗真菌药物对肝脏损害较大,故选用中药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