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12-26     浏览次数:346次

文章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一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一部分则需要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下面就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杨惠琴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1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针对于“哮喘持续状态”及“重症哮喘”采取的措施是:(1)改善通气,采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胺、噻托溴胺)等药物雾化吸入、黄嘌呤类药物口服及静脉滴注;(2)纠正缺氧改善通气,应用鼻导管及面罩吸氧;(3)抗炎(非特异性炎症)治疗,用甲强龙针剂80 mg/次,1日2次;(4)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祛除诱因,脱离过敏原(可通过吸入及食入过敏原测试);(6)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同时行痰培养+药敏,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7)缺氧病情严重者,可使用无创呼吸机及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

1.1 中医辩证施治从痰瘀论治 历代医家认为痰是哮喘发生及反复发作的夙根。朱丹溪认为“哮喘专主于痰”[1]。《景岳全书·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则发者,亦名‘哮喘” [2]。《病因脉治·哮病》亦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发作矣”[3]。痰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正如内经云:“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津并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先天脾虚或寒湿困脾,嗜食肥甘之品则令脾失健运,致使运化失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聚湿生痰,痰浊内生而蕴肺致病情反复发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不能布津,痰阻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血行不畅,致痰瘀互阻,唐荣川《血证论》中云“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失降而喘”。“气壅即水壅,气即水反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足以倚息不得卧也。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则痰水自消”。临床上往往见患者面色晦暗,爪甲口唇紫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治疗上采用化痰活血通络之法,处方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金瓜篓、厚朴、炒白介子、苏子、当归、丹参、郁金、益母草、虎杖等药配伍,常可获效。

1.2 标本兼治 健脾护胃、疏肝理气不可缺,在治疗过程中应顾护胃气,一则饮食上应禁忌苦寒之品以伤胃,二则在中医辩证施治过程中慎用大黄等苦寒之品以伤胃气。肝与肺在经络中相互络属,肺降肝升,经云《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肝主木,肺属金”,肝郁化火,肝气上逆,木火刑金则致肺失宣肃而发哮喘,在治疗过程中不忘疏肝泄肺理气平喘法,致哮喘得以治疗。丹溪云“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笔者认为治疗过程应标本兼顾,祛邪同时应扶正为辅,以助邪外出,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治疗时当辨寒热 在治疗时应分清寒哮还是热哮:仲景《金匮要略》“喉中如有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4],寒哮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痰白质稀、喉中哮鸣有声、舌质淡,苔薄白水滑、 脉弦滑。治疗上予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为大法治疗,处方如下:麻黄、射干、紫菀、款冬花、枇杷叶、半夏、五味子、细辛、桂枝、甘草。热哮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黄、口干、口苦、喘憋、呼吸困难、舌红、苔黄、脉弦滑,可用定喘汤化裁加减。可选用麻黄、白果、紫菀、款冬花、枇杷叶、半夏、桑白皮、鱼腥草、冬瓜仁 、山栀等治疗,正确的辩证治疗可使病情缓解。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大便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大便通,则肺热除,大便通,则喘即除也。在临床上可用承气汤灌肠以泄腑中积滞以平喘。

2 缓解期的治疗

西医治疗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口服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 口服黄嘌呤类药物口服等治疗。中医治疗遵丹溪指出: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即“急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准则。所谓治本,即是扶正,调补肺、脾、肾三脏,尤以补肾为最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据《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5]。《论治心得》云“肺为气之主,而脾为肺之母,脾肺自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通过补肺气(肺主皮毛,肺升窍于鼻),肺气充足则腠里致密,外邪不易入侵而病情不易发作,与此同时可用免疫调节剂,如脾胺肽(脾转移因子),斯奇康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中医内不治喘,可外用药贴敷,用中医整体理论思想指导,运用内病外治法,三伏天及三九天穴位贴敷,以除哮喘的夙根。单用中医或单用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一般,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西医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起效快,但对部分不能脱离口服激素患者,配合用中医中药治疗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并且提高治疗效果;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缓解期用中医治疗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参考文献】

[1] 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6.

[2] 郭晶晶,张念志.从痰淤论治哮喘[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22.

[3] 张伯舆.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6.

[4] 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1.

[5] 白勇刚,王智杰.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0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