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4-02-18     浏览次数:469次

文章摘要:目的明确针刺人中穴后效应的认知脑功能变化。方法选取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针刺人中穴前后进行静息态扫描,分析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人中穴出针后,顶下小叶的连接减少明显。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EC)与双侧的额叶连接,双侧额叶之间的连接,左侧额叶与左侧DLPFC、左侧前额皮质前部(aPFC)等的连接均增强。结论人中穴出针后有后效应,有明显的认知脑功能连接变化。

认知研究是现今的热点和重点之一。针刺对认知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人中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穴位。以前基于动物实验的针刺人中穴的研究,无法观察活体的脑功能变化,无法反映脑工作过程。而近年兴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lIRI)可以无创、实时、动态地观察脑功能变化,能从另一角度来反映人中穴的作用机制。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的后效应(出针后)的认知脑功能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zO⒆年9月-2010年6月招募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5~70岁;男性身高165~4375px,女性身高150~4125px。所有受试者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除1例男性为本科学历外,其余均为高中学历;所有受试者为右利手。

1.2实验方法

1.2.1针刺操作方法首先进行针刺前一个静息时间6mln的扫描,然后进行人中穴(取穴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的进针,常规消毒,选0.35mm×25mm银质针1根刺人所取穴位,进人03~0.5寸,停留1min后,行雀啄泻法2min,然后留针行静息6min的扫描。在行针时未行MRI扫描。出针时进行出针后的静息6min的扫描。

1.2.2扫描方法使用GE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标准头线圈,头部固定,分别进行解剖像和功能像扫描。功能成像采用EPIGRE序列,轴位,采集方位平行于胼胝体前后联合的连线,包括从端脑至小脑无间隔的全部大脑。主要参数为:TR=2000ms;TE=50ms;FOV=24×600px;Matrix=64×128;Slice Thin=5mm;Slice Spacc=1.0mm;FA=90°;36Shc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加权像作为解剖背景图像。主要参数为:TR=500ms;TE=15ms;FOV=24×600px;matrix=256×224;slice Thin=5mm;Slice Space=1.0mm;slice thickness=1mm;ncx=1。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M5软件、静息态数据处理软件。

2 结果

2.1 针刺前脑功能连接情况 针刺前,双侧顶下小叶(IPL)、右侧颞顶联合区(TPJ)与其他核团有着非常广泛的连接。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和TPJ、顶内沟(IPS)、楔前叶(precuneus)和额叶相连,前岛/额叶岛盖(al/fo)和前额皮质前部(aPFC)、丘脑前核(ant thalamus)相连,舌回(lingual)和枕中回(mid occipital)相连。见图1。

2.2 出针后脑功能连接情况人中穴出针后,顶下小叶的连接减少明显。左侧DLPFC与双侧额叶的连接,双侧额叶之间的连接,左侧额叶与左侧DLPFC、左侧aPFC等的连接均增强。见图2。

2.3 不良反应在本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等情况,也没出现其他特殊不良反应。

3 讨论

针刺在中国应用几千年,有良好的疗效,但针刺的机制还有待研究。目前,世界各地都在进行针刺的研究,其中脑功能成像研究是近来最受到关注的领域[1]。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侧RI研究,目前较多的flIRI研究已经证实针刺穴位对相关的脑功能具有区域特异性[2-3]。

但目前针刺fNIRI研究采用的大多数是传统的BLOCK(多组块)设计,假设针刺停止行针后效应立即停止,这与针灸理论和临床实际不符,忽略了针刺的后效应[4-6]。非重复事件相关设计和静息态fMRI研究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7-8]。此外,在针刺的fMRI相关研究上,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但是,针刺的效应和功能状态有关,对正常人可能不起作用或作用弱或作用分散,正常人的针刺效应难以反映疾病状态的效应。并且在针刺的fhIRI研究中,痴呆患者的配合较差和头动较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目前缺少能治疗、预防和终止痴呆进展的生物医学的干预[9]。因此,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比痴呆更有价值。但是自前尚没有针刺相关穴位对MCI的fRJIRI研究。MCI其病位在脑,与督脉密切相关,人中是治疗脑病及调神的重要穴位,观察其对MCI的影响尤为必要。此外,人中穴刺激时难以进行伽RI扫描,无法获得针刺行针时的激活图像。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认知疾病状态下的针刺人中穴的后效应的静息态fMRI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前,MCI患者的双侧顶下小叶与其他核团有着非常广泛的连接。Walhovd等[10]研究表明,MCI患者某些脑区的连接也表现出异常,如额顶连接的异常,且可以作为诊断和解释记忆成绩。在出针后的阶段,顶下小叶的连接明显减少,左右侧的DLPFC与周围的连接都增加。左侧DLPFC与双侧的额叶加强了连接;双侧额叶之间加强了连接,左侧额叶又与左侧DLPFC,左侧aPFC等的连接增强。这说明静息的负激活状态被抑制,针刺的效应仍在持续,针刺人中穴后通过额叶尤其是通过前额叶的连接增加更明显。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它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前额叶(PF),其中PF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与多种感觉信息的加工、记忆、思维及情绪等脑的高级功能有关[11]。DLPFC在持续注意和工作记忆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12-13]。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针刺人中穴行针后有明显的后效应,有认知等多方面的反应,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调节作用。

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时间短,并且受试对象为外观类似正常人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人中穴的受试者招募较难,样本少,以后将采用较大量样本和更优的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研究。

4 参考文献

[1]Han JS,Ho YS.Global trends and performances of acupuncture re-search[J].Neurosci Biobehav Rev,2011,35(3):680-687.

[2]易洋,徐放明.穴-脑联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486-489.

[3]Chen SJ,Cheng HJ,Wu SS,et al.Activation of various brain areas during acupuncture at Taixi(KI3)and Qiuxu(GB40)acupoin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6(12):925-928.

[4]Xue T,Bai L,Chen S,et al.Neural specificity of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fro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J].Magn Reson Imaging,2011,29(7):943-950.

[5]Bai L,Tian J,Zhong C,et al.Acupuncture modulates temporal neu-ral responses in wide brain networks:evidence from fMRI study[J].Mol Pain,2010,2(6):73-84.

[6]陈尚杰,彭淑明,许明辉,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与针刺研究的基线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9007-9010.

[7]Gopinath K,Ringe W,Goyal A,et al.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networks are modulated by fMRI resting state conditions[J].Neuro-image,2011,54(1):380-388.

[8]Hui KK,Marina O,Liu J,et al.Acupuncture,the limbic system,and the anticorrelated networks of the brain[J].Auton Neurosci,2010,157(1/2):81-89.

[9]Sabat SR.Dementi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tidal wave on the ho-rizon[J].Lancet,2009,374(9704):1805-1806.

[10]Walhovd KB,Fjell AM,Amlien I,et al.Multimodal imaging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etabolism,morphometry and diffusion of the temporal-parietal memory network[J].Neuro Image,2009,45(1):215-223.

[11]Zoubovsky SP,Pogorelov VM,Taniguchi Y,et al.Working memory deficits in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knockout mice:potential impairments in prefrontal cortex mediated cognitive funct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1,408(4):707-712.

[12]Achard S,Salvador R,Whitcher B,et al.A resilient,low-frequency,small-world human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with highly connected association cortical hubs[J].J Neurosci,2006,26(1):63-72.

[13]Petrides M,Pandya DN.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comparative cytoarchitectonic analysis in the human and the macaque brain and corticocortical connection patterns[J].Eur J Neurosci,1999,11(3):101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