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破伤风误诊2例

发表时间:2011-11-23     浏览次数:348次

文章摘要:破伤风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它的滋长和繁殖需要无氧的环境[1],故大多数破伤风患者的伤口较深,有异物或坏死组织残留。

赵东明,杨宗礼 674400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医院

  [关键词]破伤风,误诊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45岁,城郊农民。因颈项部不适1天就诊,诉颈项部僵硬,活动不便,否认外伤史。自到中医科门诊以“落枕”进行理疗。当夜出现抽搐,以破伤风收住院。反复询问病史,3天前穿新皮鞋,左足后跟磨破,当日有水田作业史。入院查:T 37.8℃,P 100次/分。神志清楚,发作性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满身大汗;口唇紫绀,口吐白沫,牙齿有磨齿音;手足抽搐,头频后仰。左足后跟皮肤擦伤0.5cm×0.8cm,无红肿及分泌物。抽搐间隔1~2分钟,声音及医疗操作刺激均可诱发。立即给予吸氧,静推安定10mg后10~20mg/小时微泵持续静脉泵入。TAT(破伤风抗毒素)5万U静脉滴注。入院3小时出现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第2天下午死亡。

例2:患者,女,19岁,摔伤致右桡骨远端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在当地伤口外敷草药,夹板固定骨折10天。发现患者表情怪异,疑有精神异常,转送我院。门诊以桡骨远端骨折并感染收住。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因受伤已>24小时,未注射TAT。查:T 38.8℃,P 102次/分,血常规:WBC 11.2×10.9/L,N 0.82苦笑面容,右腕部肿胀,掌侧0.5cm×1cm伤口,其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流出。手指、手腕活动障碍。疼痛刺激出现四肢痉挛,身体后仰,持续数秒缓解。诊为破伤风,隔离单间治疗。TAT 3万U/日静脉滴注,安定以10~20mg/小时微泵泵入;青霉素,甲硝唑抗感染;流质饮食。伤口切开,双氧水,盐水冲洗,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周围TAT 3万U注射。治疗5天抽搐停止,2周伤口愈合,治愈出院。

讨 论

破伤风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它的滋长和繁殖需要无氧的环境[1],故大多数破伤风患者的伤口较深,有异物或坏死组织残留。常见于战伤或锈钉,木刺刺伤,有些伤口较小或隐匿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患者认为是小事而不重视,或不能回忆外伤史。曾经在我国作为一种常见病的破伤风,特别是成人破伤风在临床上越来越少见。工作多年的外科医生未见过已不奇怪,导致对它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加上破伤风早期仅有某些前驱症状时,因症状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此时应提高警惕,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以免耽误诊断[2]。有些患者就由于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破伤风可预防,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人工免疫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办法[3]。在我国基于自动免疫的预防接种已经很普及。受过基础免疫者,最保守的方法,外伤后再接种1针血清类毒素,可获得持久而迅速的免疫功能。可惜临床应用较少。受过接种者,即使发生破伤风感染,症状也较轻。建议加强宣传,让人们自觉参与到预防接种这一切实的惠民工作中。现实生活中皮肤受损经常发生,在农村受伤后伤口多自行处理。每次受伤后均注射被动免疫制剂TAT或TIG(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很难实现。医务人员对被动免疫也存在误区,就向例2一样。临床上强调伤后尽早使用TAT,但只要未发病2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14.

2,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2.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