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肾上腺髓质素的分子生物学意义及对肾脏损伤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5-14     浏览次数:436次

文章摘要:

黄小段,孙少华,钟翠萍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耳鼻喉科,兰州 甘肃 730050 兰州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兰州 甘肃 730000 
   
     

  0引言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是一种从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的多肽,它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及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中含量丰富. 近年来发现ADM在肾脏功能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对ADM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作用及其对肾脏的作用进行概述.

  1ADM的生物学特性

  1.1氨基酸系列结构ADM前体含有185个氨基酸残基,其N端含有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其中第95位至146位氨基酸残基水解出来即是成熟ADM. 因此,成熟ADM由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内含有2个二硫键,形成1个含有6个氨基酸残基的环状结构. ADM的C端酰氨化是维持ADM生物活性所必需的. ADM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决定于C端第16~52肽段,N端的15个氨基酸残基对其影响很小. 人ADM的氨基酸系列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胰淀粉样肽均有轻度同源. 大鼠ADM前体也含有185胩氨基酸残基,但其成熟ADM只有50个,并且其中有6个与人ADM不同.

  1.2分布具有免疫活性的ADM在健康人体血浆中浓度为(19±5.4) pmol/L. ADM广泛分布于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肺、肾、脾、十二指肠、颌下腺、心脏、脑、成神经细胞瘤和神经细胞瘤等多种组织. ADM作为循环激素和局部激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

  1.3生物学作用

  ① 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生[1];②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支气管微循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③ 促进胃酸分泌;④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杂交表明,肾脏是ADM分布较高的器官之一. ADM能显著扩张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GFR);⑤ 参与多种激素分泌的调节. ADM可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的分泌;抑制心钠素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抑制氨甲酰胆碱诱导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抑制血管紧张素及高血钾刺激所产生的醛固酮分泌;抑制基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ACTH分泌的促进作用;抑制VSMC生成ET1. 由于ADM影响以上激素分泌,从而参与调节血压、糖代谢和盐代谢[2].

  2肾上腺髓质素对肾脏的作用

  近年发现,肾脏是ADM的重要靶器官,肾脏系膜细胞和肾小管细胞分泌的ADM,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发挥其强大的扩血管及利尿钠作用[3],在肾脏功能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1对肾血管的作用

  已证实ADM具有扩血管和缩血管的作用,正是通过对血管的双重作用来调节血管张力与血流量.
   
  目前认为,ADM的舒血管机制可能与下列途径有关. ① NO依赖机制: ADM的舒血管效应可能是通过NO介导的[4-5]. NO合成分泌增多的机制可能是ADM使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而后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合成的NO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以环磷酸鸟苷(cGMP)为第二信使介导血管舒张. ② 受体环磷酸腺苷(cAMP)途径: ADM通过直接作用于VSMC表面的ADM特异受体,以cAMP为第二信使介导血管扩张. 此外, ADM有可能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CGRP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③ 抑制ET和ATII的释放并拮抗其作用: 提示ADM可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平衡,在血管张力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④ ADM的舒血管作用也可能与三磷腺苷(ATP)敏感的K+通道、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等因素有关.

  收缩血管作用: (1)增加肾素分泌  ADM引起血浆肾素增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肾灌注压下降兴奋肾脏压力感受器;② 肾交感神经兴奋;③ ADM直接的细胞效应. 有实验观察到ADM刺激肾素水平增高即是由于刺激近球旁颗粒细胞分泌所致. (2)增强肾交感神经活动(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RSNA)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脑内ADM直接影响孔后区神经元放电以及增强压力感受器反射提高RSNA,使血管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② 脑内ADM可能作为一种神经肽通过受体介导参与心血管和RSNA调节. (3)诱导肾上腺髓质素释放儿茶酚胺,激活α肾上腺素能受体.

  2.2对肾脏血流量和GFR的影响

  肾小管局部产生ADM,通过肾小球入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增加肾血流量. 此效应主要来自血管内皮NO依赖机制. 目前外源性ADM对GFR的作用尚有争议,这可能与动物模型、ADM来源、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不同有关.

  2.3对肾脏细胞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ADM定位于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SMC以及肾小管细胞,由肾小球系膜细胞(MsC)产生. ① ADM可能通过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抑制MsC增殖[6]、促进调亡、抑制迁移、抑制反应氧化代谢、刺激系膜细胞分泌透明脂酸,从而对缺氧性损伤起保护性作用. ② ADM可抑制内皮细胞调亡[7-8]:ADM经NO介导抑制内皮细胞调亡,是通过非cGMP依赖途径实现的. ③ ADM虽是一种利钠激素,但可以刺激远曲小管(DT)管腔膜钠离子/氢离子交换,从而使DT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而对近曲小管(PT)无此作用. ④ ADM作为一种舒血管活性肽,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对转化因子β1具有拮抗作用[9].
 
  2.4利钠和利尿作用

  持续肾内输入ADM可显著利尿和促利钠排泄,使DT重吸收钠降低. 大剂量时,还可引起尿钠排泄分数升高,以及肾血流量、GFR增加.

  2.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浸润,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是造成肾组织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10]. ADM可能经cAMPPKA途径实现其减少活性氧生成的作用. TNFα和IL1刺激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ADM,因此ADM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时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分泌和IL1,TNFα诱导下经系膜细胞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的操作,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ADM在肾脏具有抵制血小板生长因子刺激下系膜细胞ET1的生成、下调肾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T1mRNA、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AT收缩肾血管作用、促进肾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NO等生物学效应. 因此,ADM可能通过调节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比率,降低血管张力,增加肾血流灌注来实现其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ADM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多肽,不但具有扩张肾血管降压和排钠利尿作用,还具有调控MsC增殖、调亡和对肾小球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等生物学效应,从而在调节肾脏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De Matteo R, May CN. Direct coronary vasodilator action of adrenomedullin is mediated by nitric oxide [J]. Br J Pharmacol, 2003, 140(8): 1414-1420.

  [2]韩健. 肾上腺髓质素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3):366-367.

  [3]李连欣,张进禄,周东生,等. 电针对脊髓创伤后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影响及意义[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12-913.

  [4]Eto T. A review of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drenomedullin and proadrenomedullin Nterminal 20 peptide (PAMP), hypotensive and vasodilating peptides [J]. Peptides, 2001, 22(11):1693-1711.

  [5]Urena P. Arterial hypotension in dialysis [J]. Nephrologie, 2001,22(3):105-113.

  [6]陆学军,朱立华,徐国宾. 肾上腺髓质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作用[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5):256-256.

  [7]李霞等. 肾上腺髓质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 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 9(1):23.

  [8]Abe M, Sata M, Nishimatsu H, et al. Adrenomedullin augments collater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acute ischemia[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3, 306(1): 10-15.

  [9]马春艳,王海燕. 肾上腺髓质素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拮抗作用[J]. 中华医学杂志, 2001,8(8):476-479.

  [10]FernandezSauze S, Delfino C, Mabrouk K, et al. Effects of adrenomedullin on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multistep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involvement of CRLR/RAMP2 and CRLR/RAM3 receptors[J]. Int J Cancer, 2004, 108(6): 79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