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肥胖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286次

文章摘要:肥胖是指体内过量脂肪堆积而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若因肥胖而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的通常称之为肥胖症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和脂肪日渐增加,体力消耗却日渐减少,导致体内脂肪积累明显增加所引发的单纯型肥胖的发生率呈增多趋势.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过多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合并多种疾病的慢性病.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癌症并列的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

作者:金香春,方今女

 【关键词】  肥胖;危险因素;发病机制

  肥胖是指体内过量脂肪堆积而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若因肥胖而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的通常称之为肥胖症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和脂肪日渐增加,体力消耗却日渐减少,导致体内脂肪积累明显增加所引发的单纯型肥胖的发生率呈增多趋势.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过多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合并多种疾病的慢性病.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癌症并列的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 [1]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4年报告示,30%以上成年人是肥胖患者,且年致死人数超过40万,并将成为未来的首位致死病因 [2] .在中国,近10年间肥胖人数增加了1亿人,截止2002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6亿人 [3] .肥胖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而且亦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肥胖已对公共健康形成了威胁.故研究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1 肥胖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1 饮食类型及饮食方式  食物中的主要能源物质为糖类、脂类及蛋白质,而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发生肥胖的物质基础,膳食脂肪在肥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是体内最重要的储存能源,如果食物热卡值过高,使能量过多储存在体内,可导致肥胖.也有部分肥胖者的进食量并不多,活动量亦不少,而体重和体内脂肪量并不见下降,此类情况可能与个体之间能量代谢的差异有关 [4] ;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体内脂肪以2种形式存在,即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前者是体内过剩能量以重型脂肪形式储存的组织,而后者则是专司产热的脂肪组织,作为产热器官,棕色脂肪的活动直接影响体内能量代谢的平衡,因此认为肥胖的发生可能与棕色脂肪组织功能低下有关 [5] .另外,饮食方式及习惯对肥胖的发生亦有影响,如暴饮暴食、习惯大量进食、夜食、快食及少咀嚼等不良饮食习惯亦是导致肥胖的原因.

    1.2 生活习惯及嗜好  身体能量消耗较少,不常进行体力活动是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习惯于舒适的生活环境,缺乏运动和锻炼,久而久之导致肥胖,尤其是嗜好静坐的生活方式(如坐着看电视等)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据  报道,每日坐着看电视4h以上的妇女肥胖发生倾 向比1h以下妇女高2倍 [6] .目前,关于饮酒及吸烟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尚不多.Suter等 [7] 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饮酒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呈负相关,而男性中则无关联.酒精虽不含营养素,但却可以提供热量,每克酒精在体内可提供7kcal热能,而且饮酒时必然要佐以高脂肪、高蛋白佳肴,进一步增加热量摄入 [4] .大量研究已证实,吸烟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体重指数低,但一旦停止吸烟,体重即会增加 [8,9] .吸烟量与腰围及腰臀比值亦呈正相关,且持续吸烟可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增加血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血压.

  1.3 社会经济及教育水平  体重增加受文化教育水平及经济水平的影响.据报道 [4] ,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水平对肥胖的影响亦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与肥胖的发生呈负相关,而在发展中国家则相反.焦东海等 [10] 对上海地区1.4万名健康人群的肥胖与文化程度关系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文盲组、小学文化组、高中组及大专以上文化组的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4.9%,22.3%,10.6%,11.6%,可见文盲组人群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方今女等 [11] 报道,具有相同文化程度和遗传因素,但生活在不同社会及经济环境的延边地区朝鲜族和韩国中学生的肥胖比率间有差异,中国延边地区及韩国男中学生的肥胖发生率与个自父母的经济水平呈正相关,韩国女生呈正相关,而中国女生则无关联.

1.4 遗传因素  肥胖的家族倾向和遗传背景早已被人们所注意,基因突变与某种调节体重的遗传物质可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1950年,Ingalls等发现1个基因的阴性突变可以导致肥胖,他将该基因称为肥胖基因(ob基因).1994年,Zhang等 [12] 利用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技术克隆了小鼠和人的ob基因,并且鉴定了其所表达的蛋白,被命名为Leptin(瘦素).瘦素可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作用于下丘脑腹侧正中核受体及脂肪等末梢组织受体,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ob基因的发现和克隆使人们通过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肥胖,为肥胖相关研究和肥胖症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2 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

    目前,肥胖已成为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肥胖症日益引起重视,而预防与治疗肥胖症的前提首先是要明确肥胖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肥胖症的治疗较困难,几乎需要终生的时间,但肥胖症亦是可以预防的.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预防肥胖症的空间,可抓住环境环节,在基因背景下调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延缓或减弱基因的作用而预防肥胖症.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可带来明显的健康效应,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预测,如果将中国目前肥胖人群的BMI控制在24kg/cm 2 以下,可防止人群中40%~50%的肥胖相关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给肥胖人群应用药物等干预手段而使BMI低于28kg/m 2 ,则可防止15%~17%的相关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疾和糖尿病的发病危险 [8] .转变人群的传统观念,明确预防肥胖症的可行性、迫切性和效益性,进一步开展全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干预计划是预防与治疗肥胖症的焦点 [13]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轻体重对健康有益,减轻体重5%~10%,可明显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可将减轻体重5%~10%作为减轻体重的合理目标 [14~16] .肥胖症的治疗:1)营养治疗:应为首选疗法,主要包括控制热能的摄入,即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严格控制脂肪,保证蛋白质,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2)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肥胖的认识及预防能力,指导患者制定行为干预计划,包括食物行为、摄食行为及自尊等;3)体育锻炼: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慢跑、游泳、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及骑自行车等体育项目,与营养治疗相配合,应长期坚持下去;4)药物治疗:仅限应用于饮食和运动疗法未能奏效者,作为短期辅助治疗 [17] .

  [参 考 文 献]

    [1] 金仲品,蒋淑君.肥胖及并发症发病机制的某些新概念 [J]. 医学综述 ,2003,9(7):431.

    [2] 徐新民. 肥胖症 [M].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6):429.

    [3] 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年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的变化[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39(5):311.

    [4] 李春生. 现代肥胖医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6.

    [5] 刘旭东,刘燕萍,高新友.肥胖发生的可能机制与控制手段[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9,16(2):79.

    [6] 邹大进. 实用临床肥胖病学 [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9.90.

    [7] Suter PM,Hasle E,Vetter W.Effect of alcohol on ener- gy metabolism and body weight regulation[J].Nutr Rev,1997,55:157.

    [8] 朱淑娟.干部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病率的调查分析[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9(1):127.

    [9]  木原进士.肥满の病因と病态[J]. 内科 ,2001,87:1623.

    [10] 焦东海,株元桢.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