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98例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288次

文章摘要:目的 通过健康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法 将9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依据患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分组,有目的的健康干预。对照组49例只给予常规的宣教。结果 观察组各项生命指标、生命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病人正确用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消除和降低复发率和伤残率。

作者:彭灵芝

作者单位:(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通过健康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法 将9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依据患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分组,有目的的健康干预。对照组49例只给予常规的宣教。结果 观察组各项生命指标、生命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病人正确用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消除和降低复发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干预;效果

    The infecion to daily life of the health interventoun to 98 patients with dibetes

    PENG Ling-zh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aian, 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oing and prolong the life of patients by health intervention. Methods:98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xt random 4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urposefully classified intervened based on the domand age and edueation lerel of patients There were 49 cass in contrast group only with the convention al  pvopagandistic education.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st group in many respects sueh as living index, lining quaoity self-management and corretly medicind. Conclusion: Through  effective health intervention , pati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sugar and eliminate and reduce recurring rate and disabled rate.

    Key words:health intervention;diabetes; effect

    糖尿病(DM)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终身性、全身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久病可造成多个系统损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干预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加容易、有效,花费也少,可减轻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现将9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后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的DM患者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16-80岁,平均50岁,其中高中文化48例,初中以下50例,均符合1997年ADA诊断标准。

    1.2   方法

    按入院先后随机将9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7~80岁,平均49岁,高中文化20例,初中以下29例;对照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高中文化28例,初中以下21例。将观察组依据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进行分层、分组,将情况相近的组合集体讲解,每1~2次,并分层次强化教育,对受试者进行床边单个指导,每周1~2次,对有阅读能力的发放糖尿病宣传资料,有疑问随时咨询,对文化程度较低面对面教育,为了取得家属的配合,要求家属同时接受教育。尽可能让患者与护士进行交流。根据护理专家罗杰斯的研究,一个信息的获得,听到的内容,只能记住5%,强化讨论过能记住50%,所以将单向讲解,变为与患者交流,采用讲授-讨论-复述的方法。图画结合,使患者闻乐见,对老年人语速要慢,简明扼要,接受患者的反复提问,以使患者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对照组只给予简单的入院宣教。在培训结束时将培训内容进行测试。试题及评分标准参考文献[1],每道试题的评分为3级:回答正确1分,部分正确0.5分,不正确0分,满分16分。

 1.3   干预内容

    1.3.1  精神护理 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及预后预防情况,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

    1.3.2   饮食指导 根据病人的年龄、劳动强度、肥胖程度等确定能量及营养素供给量。能量供给量(KJ)=理想体重(kg)×能量供给标准(KJ/kg.d);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糖尿病人能量供给标准(成人):休息状态104.6~125.5(KJ)(25~30kcal)/( kg.d),轻体力劳动125.5~146.4(KJ)(30~35kcal)/( kg.d),中体力劳动146.4~167.4(KJ)(35~40kcal)/( kg.d),重体力劳动167.4~188.3(KJ)(40~45kcal)/( kg.d)。在计算糖尿病病人总能量时,消瘦者应取总能量的上限值,轻度肥胖者应取下限值,中度以上肥胖者在下限值的基础下再减2092(KJ)(500 kcal)。

    1.3.3   运动指导 鼓励并指导其根据工作性质及身体健康的具体情况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运动,每周总运动量(以热量表达)应在2928.8~8368.0 KJ,运动应在餐后1 h内进行,此时血糖浓度最高。轻、中度患者每日锻炼30~60 min,可做些强体力的无氧运动,中度偏重度的患者,每周可做5 d,10~30 min不等,仅做有氧运动。每日活动量要多于1~2个运动单位(相当于消耗334.7~669.4 KJ)运动过程中应感到周身发热,微出汗为宜,但不要大汗淋漓,根据病情选择以下适当强度的运动范围:跑步、游泳、球类运动、骑车等,有氧运动范围包括平地行走、慢跑、广播操、健身操、爬楼梯等。

    1.3.4   用药指导 严格遵循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严格执行用药时间。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长期应用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一般应用于有一定胰岛素功能的单纯饮食控制效果不佳者,为促进胰岛素分泌,通常餐前半小时服用,服药时应注意剂量过大或饮食不当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服药后按时进食。双胍类药物作用是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加速无氧酵解,抑制糖异生。它对正常人几乎没降糖的作用,降糖灵于进餐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在饭后服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能替代体内缺乏的胰岛素,适用于各型糖尿病。通常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每0.1ml为4个单位)其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糖症,一般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可发生餐后三小时左右,晚餐前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者,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此外,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口服降糖药物或进行运动可使循环加速而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加快。调换胰岛素种类,如从动物胰岛素转为人胰岛素时或注射方法不当如中长胰岛素注射前未充分混匀,剂量错误等都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

    1.3.5   出院指导 坚持治疗: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不能间断,并定期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讲究个人卫生: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低,易并发疖痈及其他皮肤感染,一旦发生,治愈较慢,因此,应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避免外伤,学会自我保护,严格禁烟、禁酒。

    1.3.6   电话回访 电话回访是一种经济、快捷、实用且病人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是将医院的健康干预延伸到病人家里的有效手段,并贯穿于出院后病人的跟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于进一步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电话回访或健康教育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方式,它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病人住院期间,而且延伸到出院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体操作步骤分为:(1)建立患者档案;(2)分类健康教育卡片;(3)安排回访时间;(4)注意回访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经健康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生命、质量比较

    通过健康检测,健康干预后,患者身体状况、战胜疾病状态、心理状态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传统卫生宣教后,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均较差,表现为每日摄取热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运动次数,对照组少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病人用药比较

      观察组正确用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1   两组病人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病人生命质量比较表3  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表4  两组病人用药比较 注:两组比较,χ2=7.13,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效果除与患者病情和现有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有赖于病人正确及时的监测各项生化指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精神状态及正确的用药情况。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我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应的糖尿病知识是非常普遍的。本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糖尿病患者对一般的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对较深的知识了解甚少,有2/3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遵照医嘱长期规律用药,不能主动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不能主动运动。约有1/2的患者不能严格控制饮食,不能说出服药的种类及正确用法等。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干预,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任务之一。

    研究显示,健康干预在糖尿病管理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干预能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无知状况,自觉的控制饮食,进行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这是长期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它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开支,同时能改善代谢控制[2]。因此,健康干预是患者学习糖尿病常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正确及时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准确及时用药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病及血糖变化与精神应激密切相关。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能使正常人血糖升高,负性生活事件应激能使糖耐量减低者发展成糖尿病的几率升高,负性情绪可能是通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下丘脑、边缘系统的情绪环路,导致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发生变化,最终使患者升糖激素升高或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减弱诱发胰岛素抵抗状态,促进糖尿病发生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层次的护理极为重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迷走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等感觉神经、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激素分泌。心理学家查德苏尔维特说:“压力控制技巧辅以标准医护工作就能够降低血糖含量,而且效果像一些控制糖尿病病情的药物一样明显。”他认为,人一有压力就会释放激素,以动员体内的能量,而动员体能关键是通过血管传输葡萄糖,从而导致血液中血糖含量增加,这对患者是不利的,缓解压力则能够降低血糖含量,所以,护理干预要尽量减轻患者的各种压力,给予心理支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紧张、抑郁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情绪稳定。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通过系统多样的健康干预和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加强对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具备自我护理,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缓解糖尿病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朱筠茵,张小群,等. 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

[2] 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16:189.

[3] 高维炜,运动对糖尿病脂代谢影响[J].现代康复,2005(1):11.

[4] 周坤枋,范振华. 实用康复医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