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推荐阅读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6     浏览次数:271次

引 用:

刘建,俞雷钧,宋红浦,陆建伟,刘宏,张春.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2013,26(3):190-193.

关 键 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作者:

刘建 俞雷钧 宋红浦 陆建伟 刘宏 张春

作者单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杭州,310012

出版年份:

2013年

期刊页数:

190-193

收录者:

知网,万方

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126例行单节段PVP治疗的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3.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其中骨折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4~82岁,平均(67.63±7.28)岁;未骨折组94例,男40例,女54例,年龄55~76岁,平均(66.26±6.79)岁再将骨折组按部位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20例和非邻近椎体骨折组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矢状位后凸纠正度数,分析引起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比较,年龄、性别、BMD值、骨水泥注入量及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高度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比较,BMD值、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及伤椎高度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邻近椎体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比较,BMD值、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恢复率及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高度的恢复增加可能预示着OVCFs患者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大,而邻近椎体骨折可能跟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高度恢复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