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外伤后脾破裂合并白血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4-07-01     浏览次数:338次

文章摘要: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7岁,主因“左侧腹部创伤后诉左上腹疼痛1d”于2013年10月15日入院。1d前,患者劳动时不慎撞击左侧腹部,随即感左上腹隐痛,伴晕厥1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行CT示腹腔积血,输液、输血治疗(具体不详)后患者腹痛无缓解,伴乏力、头晕、心累。第2天转院到我院急诊科,患者已出现休克征,腹穿抽出不凝血,外科会诊考虑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中见腹腔内有约2500ml不凝血及血凝块,脾脏大小约24cm×15cm× 7cm,脾脏脏面包膜呈广泛撕脱性破裂,延至脾门,伴活动性出血。实验室检查回示:血常规WBC14785×109/L,镜检可见大量幼稚细胞和原始细胞。考虑白血病,但无法分型,请血液科会诊后考虑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细胞急性变,给予了羟基脲以及地塞米松。术后约8h患者逐渐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反复复查血气均提示低氧血症,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转入ICU,经呼吸机通气不能缓解,且出现少尿,血压进行性下降,代谢性酸中毒,复查床旁胸片,提示双肺片絮状影,要考虑肺水肿可能。于入院14h后,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直接死亡原因ARDS,导致ARDS的原因考虑白细胞瘀滞及失血性休克。术后脾脏病理检查回示:淤血性脾肿胀,伴外伤性脾破裂。

2 讨论

诊断方面,该患者在较轻外力下出现脾脏破裂,手术发现脾脏明显增大,说明既往已为病脾。该病脾轻微外力即可能导致破裂,或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甚至休息时自发性破裂。血常规提示WBC14785×109/L,镜检可见大量幼稚细胞和原始细胞,要考虑白血病,但无法分型。患者来院时病情危重,无法追问既往病史,发病后很快导致死亡,未能行骨髓穿刺检查。白血病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肝脾大,除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外,巨脾罕见,该患者脾脏显著增大,大小约24cm×15cm×7cm,脾破裂是白血病的严重并发症,尤以CML多见[1]。根据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推断其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2]。综上,入院诊断要考虑: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  治疗方面,入我院后及时地针对失血性休克予以了补液、输血、止血,并在较短时间内行了剖腹探查、脾切除手术,纠正了导致失血性休克的病因。诊断白血病后给予了羟基脲、地塞米松治疗,对症处理了酸中毒以及高尿酸血症,但因患者大量白血病细胞侵润肺血管床,引起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3],而手术打击,以及重度感染,加重呼吸困难,最终导致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适量限水,但白细胞计数极高,为了减轻白细胞瘀滞,需要大量补液、水化,治疗上存在严重矛盾,总体预后极差。虽经过了积极抢救,但患者仍在短时间内死亡。  从这个患者身上,我们也要吸取一些教训,患者腹部撞伤后应首先判断是否有内脏破裂出血,细致的查体、腹部CT检查或B超检查是必要的,在发现血红蛋白下降趋势时应考虑到内脏破裂可能,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时更要尽快确诊。  该患者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时的白细胞计数不详,但到本院后复查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不能单纯以应激所致白细胞升高解释,血液内科医师急会诊后考虑为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急性变,本院不能做白细胞单采清除,给予了羟基脲以及地塞米松处理。此时纠正失血性贫血可采用成分输血,如去白悬浮红细胞,或输血浆,避免进一步加重白细胞淤滞。  患者大量输血、补液水化后,尿量只有数十毫升,其少尿的原因为急性肾衰竭,一方面是由于休克时肾灌注不足,另一方面考虑有白细胞淤滞堵塞肾小管。急性肾衰竭时进行血液滤过可清除多余的水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ARDS。  该患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合并外伤后脾破裂,总体来说病程进展快且凶险,救治成功率低,虽经积极抢救仍未能挽救其生命。通过分析该病例可对类似患者的诊治、术后随访提供部分参考。

3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病理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82

[2] 张福明,袁长吉,张淑芹,以急淋为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J]吉林医学,2003,24(5):410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5

[收稿日期:2013-10-28 编校:李兵/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