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螺旋CT诊断及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120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螺旋CT诊断及原因情况.方法:分析影像科诊断的62例胆总管梗阻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和螺旋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7.6%,定性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的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进行判定,对于其形成原因和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cause of spiral CT in bile duct obstructive disease.Methods Analysis of Department of imaging diagnosis of 62 cases of bile duct obstructiv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and spiral CT scanning.Results The rate is respectively 100%,97.6% with common bile duct obstructive disease localization and qualitative diagnosis,qualitativ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compare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Spiral CT can clearly determine the common bile duct obstruction,the diagnostic value for forming reason and benign and malignant is higher,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胆总管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其发生梗阻性疾病的原因较多,可能由于肝胆管结石、炎性反应及肝胆肿瘤等,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难度较大。胆总管梗阻的部位大多是在下段,其所在位置较深,因十二指肠和结肠的肠管内气体影响可能引起其不是十分清晰,超声诊断判定不准确,而核磁共振的场强相对较小,对其显示也不是十分理想[1]。螺旋CT诊断成为临床胆总管梗阻性疾病较为常用的无创方式。对我院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螺旋CT诊断及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影像科诊断的62例胆总管梗阻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6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50.3±10.3)岁。疾病情况:胆总管下段结石42例,胆管炎8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癌7例。患者来我院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渐进性黄疸,有部分病例出现右侧上腹部隐痛,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乏力、不适,有纳差。 62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项调查,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和螺旋CT扫描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1.2 方法:

患者在CT扫描检查前保持空腹3~6 h,在进行螺旋 CT扫描前40分钟口服1.5%的泛影葡胺500 ml,在准备好扫描体位再口服泛影葡胺300 ml,采取仰卧位进行扫描。GEHespeeddual 双排螺旋CT,调整电压为120 kV,扫描的层厚为0.5 mm,层间距为0.5 ml,矩阵为512×512,扫描完毕后向工作站传送图像,根据图像特点是否进行增强扫描,如果需要增强扫描,对患者注射30%的碘海醇注射液,3~3.5 ml/s,注射100 ml,在注射90%药物之后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观察6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情况见表1,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7.6%,定性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部位多在胰头下方到达十二指肠乳头之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是黄疸。有资料显示,CT对于胆总管梗阻性病变定位准确率为97%,其定性的准确率90%左右[2]。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影像学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征象是胆总管腔内的CT扫描情况,可能出现异常的密度影,绝大部分属于软组织或者高密度影。间接征象主要是梗阻部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梗阻部位的胆总管、肝内胆管则有扩张,被称为双管征[3]。通过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病变进行扫描,胆总管管腔狭窄或者有连续性中断,胆总管有狭窄,如果通过增强扫描,则可见软组织肿块的强化和梗阻部位胆总管的扩张[4]。螺旋CT属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通过原始横轴位图像联合不同的重建技术对病变显示,尤其是一些扩张的胆总管和周围组织关系情况。胆总管结石主要是以胆固醇类为主要成分的继发性结石,其大多是肝内胆管和胆囊的结石向胆总管排放引起的,通过CT扫描胆总管结石大多是高密度影。有资料显示,胆总管结石CT表现往往如下几点[5]:高密度的团块状结石伴有低密度胆汁为背景;类圆形的结石是对侧可以见到新月形的胆汁充盈,也就是半月征;沿着胆总管走行长条形高密度影,胆总管腔内形成铸型;扩张胆总管腔内可以见到点状或者片状的高低混合型的密度影。胆总管炎是胆汁淤积并发细菌性感染,引起胆总管管壁黏膜充血水肿,管壁有增厚。CT可见病变段胆总管狭窄,胆总管从病变狭窄部位向着胆总管近端逐步的扩张,从下向上呈现喇叭口样病变,有一些患者胆囊管壁有均匀的增厚,增强扫描有明显的强化。胆总管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呈现结节状改变,由胆囊管壁向胆总管管腔内突出软组织结节病灶,呈现菜花形状,一些患者的胆总管管壁有环状或者半环状的增厚。在病灶的大部分可能出现边界模糊,一些胆总管癌的病灶体积相对较小,血液流比较丰富,瘤体可能没有明显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可能呈现明显强化,大多以静脉期为主。病变的胆总管可能出现狭窄和闭塞,多是以上段肝内外胆管扩张,如果病灶向胰腺内累及可能出现胰管的扩张进而出现双管征。本组胆总管癌7例,其中有3例出现菜花状变化,4例有胆总管管壁增厚,是因为病灶沿着胆总管管壁生长导致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引起的。本组壶腹癌5例双管征,可能是因为肿瘤位于胆总管和胰管入十二指肠开口处,进而导致胆总管胰管梗阻进而出现胆胰管的双管征。笔者通过分析影像科诊断的62例胆总管梗阻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和螺旋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100%、97.6%。综上所述,螺旋CT可以清晰的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进行判定,对于其形成原因和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对于一些引起梗阻的等密度结石和小的肿瘤等,应结合B超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性的诊断。

4 参考文献

[1] 林 江,陈租望,周康荣,等.肝门胆总管癌的磁共振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19(7):95.

[2] 陈宏伟,钱萍艳,陈玉林,等.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1):7.

[3] 鲁 强,王平凡,燕 军,等.16层螺旋CT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01.

 [4] 王红霞,张培功,秦东京,等.CT靶扫描在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性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522.

 [5] 李 浩,王 琼,段群峰,等.CT薄层增强靶扫描诊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