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352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医药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外科病证常用方剂56首,与其他56首方剂进行对比,回顾相关资料.结果:对照组方剂中四组结构显著少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其他基础方对比,外科方在整体上共性特征较为显著,为调补、通利、宣透、散结为方剂基础的多结构特点,药物突出行气活血化痰、温透升提、补脾护(益)胃、软坚散结等用药规律。深入研究方剂结构持点及临床用药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本次研究选择《方剂学》外科病证常用方剂56首,与其他56首方剂进行对比,回顾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将《方剂学》中常用的56首外科方剂作为外科组。其余56首对照组样本包括:香丸、内补五丸汤、升麻汤、败毒汤、排脓散、托里黄芪汤、防风散、桂枝汤、朱砂安神丸、大黄散方、安宫牛黄丸、当归清营汤、人参乔(养)荣汤、内补黄芪汤、六一散、里中丸、小建中汤、神效黄芪汤、二妙散、三仁汤、清肝解郁汤、清骨散、独活寄生汤、活血化整(散瘀)汤、芎归二术汤、十金流气软、内补黄芪汤、清胃散、金乌汤、固冲汤、易黄汤、真有养脏汤、瓜蒂散、枳实消痞汤、枳实导滞丸、四神丸、阳和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清所(气)化痰丸、四君子汤、石斛夜光丸、猪苓汤、实脾散、二陈汤、真武汤、滋阴除湿汤、当归饮子、琥珀黑龙丹、四物汤、完带汤、生麦(脉)散、复元(稍大)活血汤、桑螵硝(蛸)桑散、易黄汤。以上56首方剂分别来自《方剂学》,排除重复方。

1.2方法:按着《中药学》(六版)药物具体功效,归类方剂的药物功效,对外科方剂较少出现的杀虫类药物、固涉(涩)药物、重镇药物按其药物文献、气味、药性行调整分类。确定归属,如杀虫类药录入清热解毒类、固涉(涩)类药物录入软散结类,苦寒的矿物类药寻入清热类,保证药物的可对比性。以中药升降调和作用和药性,与药物功效结合,按着调补、利下、宣透、散结的作用分为4组,按着方中药物的频数,确定药物类属的结构频数。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方剂中四组结构显著少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略高于外科组,二组和一组显著高于外科组(P<0.05),调补、通利、宣透、散结含量频数显著低于外科组。见表1。

表1各组间方剂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四组三组二组一组外科组5629(51.8)20(35.7)6(10.7)1(1.8)对照组5612(21.4)①24(42.9)①13(23.2)①7(12.5)①注:与外科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方剂以调补、通利、宣透、散结为结构用药特点,与疾病与其病理特点有一定相关性[2]。病理定位对方剂的多结构特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外科疾病存在内与外的多位性病理定位,具有因于内而行之外的特性,故呈多向性方剂药物作用趋势。病程衍变及病理性质对方剂的多结构特点起到了促进作用,依据病理特点,外科疾病包括痈疽疮疡类疾病(易于从化)、瘘瘤岩疾病(较难从化),前者以病邪引发气血经络郁结、伤津、化热、化毒、脏腑功能失调为病理衍变过程,后者以病邪引发气血经络郁结,顽硬而坚、痰湿凝聚、脏腑功能失调为病理衍变特征。故外科多以分期辨证用药治疗,但因病理具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邪气凝聚、外位性的特性,故虽在病证上存在差异,但仍为多结构方剂用药,特别在针对疮疡后期疾病进行治疗时,以调补、通利、宣透、散结结构方剂居多,初期以通利、宣透、散结的结构方剂占多数。同时,复合病因对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也起了决定性作用,故引证了外科方剂通透功补、寒热温凉法,病因的复合性决定了多味用药[3]。

对外科方剂化痰活血行气药物的用药规律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外科方剂温透升提用药规律及药物结构特点,寒邪为结聚血泣(冷)的原因,非寒则血液不凝,致邪无所附,较难凝结。外科方中占有较高比例的为温药,非辛温而表冷不透,非甘温而举邪不透、清阳不升,非湿燥而寒湿不透,非温热而寒凝闭阻,脉不通畅,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寒邪在早期郁阻在表,以消为治疗原则,中期体成脓成,以透托为要点,方中多以辛温透散之前(剂)搭配。中期脓成而体虚毒陷或体不盛,则加桂附或参芪等补托为治疗方法。对难以从化、寒凝致盛的外科病症,比如脱疽,则以阳药重用,以达到温透的效果。对久治不愈肉不生者,则采用力强之品或温热之品煨脓,以达到长肉效果。

综上,方证互鉴,以方测证,制方构思较为特别,理法方药具有完备的方药体系,辨证施治,具有显著的效果,使预后获得了明显改善。

4参考文献

[1]夏吉续,尹军良,杜中.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1.33(3):605.

[2]卢芳国.12个中药复方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4):9.

[3]陆继海,孟建华,安立.中医外科外用散剂组方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35.

[4]周光.医学创造中的原型启发与迁移-内经热论与交经辨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8):23.

[收稿日期:2012-10-18编校:费越/郑英善]